長年在日本從事人才培訓相關工作的本田有明,發(fā)現(xiàn)日本儘管經(jīng)濟不振、失業(yè)率高居不下,但剛到公司工作的新人,大約每3人中就有1人在進入3年內(nèi)選擇辭職。注意到這項奇特現(xiàn)象,他著手撰寫《3年不辭職》一書,從企業(yè)、主管與員工的角度,探討新世代工作者為何流動頻繁?對企業(yè)或個人又會產(chǎn)生哪些影響?
根據(jù)人力銀行的調(diào)查顯示,二十五歲以下的前五名離職理由如下:
● 無法作自己一直以來想作的事── 17%
● 因工作時間過長,在體力上覺得很吃力── 15.7%
● 覺得公司沒有未來── 11.3%
● 與上司.高層處不好── 9.3%
● 無法融入公司文化以及職場氛圍── 9.3%
從以上調(diào)查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儘管薪水與待遇都是回答者復選之余的前幾名答案,但是這些答案卻很少是離職的決定性理由。薪水與待遇不過是離職潮的催化劑,但不是主因。
令人欲振乏力的職場
讓我們看看其他問卷調(diào)查的結(jié)果。股份有限公司「Shake」針對大學或研究所畢業(yè)的新進職員,在半年后的九月進行問卷調(diào)查。
在調(diào)查的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想要辭職的員工已高達43.5%,其中實際提出辭呈的員工已有16%,其他叁年內(nèi)準備離職的員工也達38.9%,「打算在叁年內(nèi)離職」的想法,在進公司半年的職員身上最為明顯(約叁~四成)。
我們應該關注的是,四成的新進員工不是一開始就打算辭職,就是覺得辭職也是個不錯的選項才進入公司。新進員工裡有60.2%的人認為「跳槽等于替工作資歷鍍金」,另外還有50.8%的人認為「出社會的頭幾年是尋找合適工作的過渡期」,所以一點也不覺得早期離職那裡奇怪。而這對一般的主管而言,都是些令人火冒叁丈的理由。
當我們詢問進公司才半年怎么就變得意興闌珊,年輕人前叁名的答案如下。
●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成長──51.9%
●無法做自己想作的工作──48.1%
●對上司的指示感到不滿──50.4%
充滿士氣的對照組,剛好回答了相反的答案。
●職場充滿著正面的氛圍以及人際關係良好──66.7%
●從工作中獲得成長──56.8%
●能夠做自己想作的工作──32.1%
從前述的人力銀行調(diào)查以及這份問卷調(diào)查之中,我們得到了十分淺顯易懂的結(jié)論。其結(jié)論為「只要工作是有價值的,就算對人際關係有所不滿,也會提高對職務的滿意度」。
可能有不少的人會覺得,「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常識嗎?」沒錯,這的確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識。
我們應該反過來問,為什么大部分的職場往往無法滿足這么「理所當然」的常識?如果沒有查明箇中因素,就無法有效地將年輕人留在公司裡!
有關「年輕人作不滿叁年就離職」的問題,日產(chǎn)汽車(NISSAN)的會長卡洛斯?戈恩(Carlos Ghosn)發(fā)表了許多令人玩味的談話:
叁年就向公司提出辭呈的年輕人持續(xù)地增加中。或許年輕人覺得「自己沒有受到重用。沒有機會挑戰(zhàn)工作」。老實話,日產(chǎn)汽車也發(fā)生了同樣的狀況。
對公司而言,公司必須更努力地籠絡年輕人。好好地訓練他們,之后再賦予他們責任,并且該他們參與工作。年輕人往往只聽到「必須加強訓練才行」、「你還不夠用功」的訓示,公司卻沒有進一步地教育他們,這當然不是正確的作法。
此外,請所有的主管和人資修正「年輕人=草莓族」的觀念,其實年輕人不在乎「工時的長短」,而是希望得到工作的集中度以及密度…… |